从春天出发,向未来起航,中国又迎来“两会时间”。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提交了4份建议,涉及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保健食品行业、科技创新等领域。
政策不连贯,限制保健食品行业良性发展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保健品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据专业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然而,与快速增长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相比,目前的政策监管显得有些滞后。保健食品产品审评审批周期长、政策不稳定、政策落地措施缺乏,企业对产品研发难以预期、不敢投入。
比如,2019年8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后续并没有相应的具体工作规程颁布实施,让保健食品新原料和新功能没有形成可行的实施路径;2020年11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指导原则(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到目前为止正式文件也没有颁布实施,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没有方法,企业无法开展新产品功能评价,也导致新产品开发无法开展。保健食品原有法规政策的不连贯性和不延续性,形成了监管层面的无法可依,从而产生新产品开发无法开展的局面,限制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改变行业现状的建议
面对当前现状,卢庆国建议:
一,坚定不移并大力发展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支持本土企业加速发展。
二、探索食品、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综合管理,建立分类分级管理体系。
三、大力发展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保健食品注册受理审评审批一体化工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产品能够按照法定的时限审查批准,提升审评审批效率。
四、要鼓励创新,引导保健食品新功能、新原料、新剂型的发展;
五、科学引导公众认知保健食品。
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为了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我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也是对研发活动给予财政间接投入的主要方式。
卢庆国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施行以来,对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50%,或按研发费用25%的比例抵扣所得税,进一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热情,营造出企业争先创新的氛围,促使企业主动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创新,从而持续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重视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卢庆国告诉记者:“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却并不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中药药效没有保证是重要原因之一。造成药效没有保证的根源是中药材及成药的标准化跟不上现代形势,只讲道地药材概念,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造成药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卢庆国表示,药典是中药材及中成药的判定标准。这些年来,药典修订在逐渐增加一些中药主要成分的含量指标规定,但仍存在标准宽泛、标准低的情况,不能拉开中药材及中药质量差距,起不到限制低质中药进入、鼓励高质量中药扩产的目的。因此,尽快通过修订药典大幅提高中药材及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标准,是保证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卢庆国建议,集中精力启动药典修订工作。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标准,可以选定几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成分,以道地药材产区中等质量及以上的药材指标为参照标准,大幅提升现有药典的标准,并逐渐增加、完善成分含量指标。新药典标准的执行可以设置几年的过渡期,逐步引导药材种植向优势产区发展,挤出不适合中药材种植的产区,持续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及有效成分含量,确保中药的药效,支撑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新闻来源:证券日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变大,我国处于亚健康的群体范围逐渐扩大,逐渐从中老年人向年轻人扩散。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保健品来调节身体机能,强身健体。近年来,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市场需求旺盛。
阳康过后,人们对于保健食品的认可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增强免疫力、抵抗力成为热门话题,也让健康产业迎来新机遇。保健食品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领域,尤其受到消费者青睐。近3年,我国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5%以上,质量稳中有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消费市场,行业规模4000亿元。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健康和养生的愈发重视,使得保健食品销量倍增。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大健康产业必将迎来更为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