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牛初乳粉生产来说,要想得到好的产品,产品质量是基础和关键,那么在此过程中,想要把控好产品质量,原料质量、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标准控制需严格执行。
一、原料标准:好品质牛初乳是基础
- 原料来源与采集
- 采集时间:产后72小时内的牛初乳活性成分最高[1]。
- 饲养环境:牧场需通过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确认奶牛健康无病。
- 原料检测指标
- 免疫球蛋白(IgG)含量:采用HPLC检测。
- 抗生素残留:符合国标(如GB 2763-2021)或进口国标准(如欧盟EC 37/2010)。
-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万CFU/g,不得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 重金属残留:铅≤0.05mg/kg,汞≤0.01mg/kg(参考国标GB 2762-2017)。
二、生产工艺标准:活性成分保留是关键
- 杀菌工艺
- 低温巴氏杀菌:保留免疫球蛋白活性。
- 膜过滤技术:去除细菌的同时保留大分子活性成分(如IgG、乳铁蛋白)。
- 干燥工艺
(1)喷雾干燥:
- 温度控制在60-80℃,防止IgG变性。
- 出粉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2)冷冻干燥:
- 活性成分保留率高,但成本较高。
- 适合高端产品或小批量生产。
- 包装工艺
- 充氮包装:防止氧化,延长保质期。
- 避光材料:铝箔袋或罐装,阻隔紫外线,守护活性成分。
三、质量控制标准:全程可追溯,确保安全
- 原料检测
- 每批次检测:包括IgG含量、抗生素残留、微生物指标。
- 第三方报告:要求厂家提供SGS、Intertek等权威机构检测报告。
- 生产过程监控
(1)关键控制点(CCP):
- 杀菌温度与时间、干燥温度、包装密封性。
- 定时抽检一次,把控工艺稳定性。
(2)批次留样:每批次产品留样,实现全程可追溯。
- 成品检测
- 活性成分:IgG含量、乳铁蛋白含量(HPLC检测)。
- 安全性指标:微生物、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符合国标或进口国标准)。
- 感官指标:色泽(乳白色)、气味(无腥味)、溶解性(易溶于水)。
对于牛初乳生产来说,十分考验厂家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设备,而对于初创品牌和小企业来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牛初乳粉OEM代工厂家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生产技术都相对成熟,这也是减少品牌商和创业者前期资金投入压力的良好举措,联系上海天龙,可提供成熟配方,支持个性化OEM贴牌定制代加工。
参考文献:
[1]韩立华,朱师晨,Mike WEISER,等.牛初乳营养组成和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3,44(13):397-407.
获取更多信息请联系售前电话
15800926301